據了解,有機蔬菜在2003年就已經進入廣州,但曾一度遭遇“水土不服”。對此,楊暹教授認為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有幾個,一是消費者對“有機”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;二是由于消費力的限制,不少消費者還不能接受高于普通蔬菜數倍甚至十多倍的價格;三是市場也比較混亂,認證亂就導致產品質量不一。
據華南農業(yè)大學蔬菜學系主任楊暹教授介紹,國外一些發(fā)達國家的有機蔬菜發(fā)展可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,而國內的發(fā)展則從1989年才開始,有機蔬菜在美國、荷蘭、瑞典已經很普遍,一個是當地的消費力較強,二是市場培育較高,消費者接受度高。
資料顯示,日本食品市場的食品銷售額約為3330億美元,其中標有“有機”字樣的食品約占1%左右。但有機食品的銷售增長很快,年增長率達10%以上。專家預測,在不久的將來,日本將成為世界上的有機食品銷售市場。
而相對于發(fā)展較早的歐盟等國家,有機蔬菜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,幾乎所有歐盟國家都為其農場主提供直接的資金支持,鼓勵其保持或轉換為有機農業(yè)種植方式,而這一切都是歐盟第2078/92號法令明文規(guī)定的, 該法被稱之為農業(yè)環(huán)境法。
據了解,有機蔬菜在2003年就已經進入廣州,但曾一度遭遇“水土不服”。對此,楊暹教授認為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有幾個,一是消費者對“有機”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;二是由于消費力的限制,不少消費者還不能接受高于普通蔬菜數倍甚至十多倍的價格;三是市場也比較混亂,認證亂就導致產品質量不一。